Enter your keyword

News

在叢林裡生存的方法 談校園霸凌

在叢林裡生存的方法 談校園霸凌

作者:王浩威

我們回過來看台灣的情況,雖然情形差別頗大,但同樣的權力落差是存在學生之間的。

以台灣的國中為例,同學之間的權力位階往往是以成績優異為最高標準(成績只有中上就沒啥幫助),其次是人際能力和外表(身高、美貌),再其次是家庭的富裕程度。如果擁有其中幾項,累積的權力位階就更高。相反地,越沒有上述條件的,則是越弱勢。也因為如此,在台灣校園霸凌的現象研究中,研究人員經常指出「身材瘦小、人際關係不佳、較內向、成績普通」,有這些特色的其中一兩項的,都是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受害人。

info_img
圖片來源/Pixabay

校園裡的權力現象也可以進一步解釋霸凌中的「霸凌者」(the bully)、「被霸凌者」(the bullied)和「旁觀者」(the bystander)的三角關係。

每個人也許不一定想成為霸凌者,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權力位階是更高的;每個人也許可以忍受自己的權力位階在別人之下,但每個人都不願成為被霸凌者。

我 曾經遇到一位拒絕上學的國二學生,他不像一般典型的拒學,先由憂鬱、焦慮或身心症狀開始的。他開始拒學是因為去向同學「勒索」被告到老師那裡去。他的「勒 索」手法很笨拙,在福利社看到有同學錢帶得較多,就向前去要對方拿錢給自己。可惜,他是新手上路吧!找的地點也不夠隱蔽,口氣不夠狠,連身材也談不上高 大,自然很快就被訓導處通知父母來了。

父母一到學校,幾乎要抓狂了。他們說,不是上學期才說在家偷錢是因為被其他同學勒索,父母也因此對導師抱怨許久,怎麼這學期就淪落成勒索別人的壞孩子了?

這事件一發生,他不再去學校,也幾乎不講話。

我 們第一次見面,兩人在會談室沉默了相當長的時間,也沒有太多的進展。至少三五次的會談在沉默中渡過,也幸虧我過去對這樣的個案有一些經驗,也就受得了這些 難熬的時刻。終於,他慢慢地說出他的沮喪(對自己、對學校、和對父母的)和憤怒。國中階段原本表達能力就不足以敘述複雜情節和情緒,我也就透過他許多片段 的描述中,才進一步描繪出大概的全貌。

當年進到這所國中,他的害羞和稍稍瘦小的身材,很快就成為班上幾個同學開玩笑的對象。後 來,這個原本只是頑皮遊戲的作弄越來越過分,從幫忙福利社跑腿買零食,到幫這一群同學墊錢。這也就是為什麼他零用錢不夠用,只好回家偷錢的緣故。一方面他 生氣這些同學的欺負,另一方面他又很喜歡跟他們在一起,因為跟他們在一起,似乎別的同學也會怕他,他也就很有安全感了。

特別是上學期父母來學校找導師,折騰一番後卻是一切沒改變。那些同學暫時不叫他跑腿了,只是在經過時會說:「我們現在都沒叫你做事了喔!不可以去亂打小報告。」這樣確實沒有威脅字眼的話聽進耳裡,反而更是恐懼。他終於知道,原來,在學校這座叢林裡,父母和老師根本是管不到的。於是,他唯一安全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被他們更接受,譬如開始出現去幫忙勒索這件事。

去勒索其他同學這件事,其實他內心已經掙扎許久。可是,想來想去,這終究是在叢林裡獲得安全的唯一方法了,終於還是做了。

等他被抓到訓導處,父母也趕到時,他忽然鬆一口氣,覺得從此不去上課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他放棄辯護、放棄學業,也幾乎要放棄自己過去種種對人生的期待了。

從被霸凌者到霸凌者是很容易的,幾乎每一個權力位階還沒爬到頂的學生,都是有可能的。每一個人內心想的其實都是只想當一位旁觀者,因為沒人願意有任何的風險。只是當大家更集體地起鬨時,旁觀者也不得不加入,而從「霸凌行為的默許者」變成「霸凌行為的次要執行者」。

在校園裡,只要這樣的權力位階存在,霸凌的問題永遠是沒法消除的。只是,在平常沒意識到時,可能會說:「那只是調皮搗蛋,愛欺負同學罷了。」

人與人之間,當權力位階存在,當權力帶來的特權被許可甚至被欽羨時,所有的關係也就從遊戲般的玩樂,變成越來越弱肉強食的霸凌了。

info_img 《好父母是後天學來的—王浩威醫師的親子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