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防制校園霸凌初階工作坊〈臺師大場次〉活動成果!
橄欖枝中心於10月15日舉辦「防制校園霸凌初階工作坊」,將修復式正義內容融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下稱公領系)的師資培育專業課程中,雖然於法學緒論、少事法、正向管教與校園危機處理等課程已介紹過基礎的內容,但師大主辦方的李老師希望可提供更細節的概念,尤其增加實務操作練習的機會。現場參與的學生除了公領系外,尚包括來自外系的碩博士研究生,共達70位以上。
本次工作坊共提供四門課程,首先由中心計畫主持人,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的林育聖副教授主講「修復式實踐如何應用於校園衝突」,林教授以支持與控制兩大指標劃分出四大維度,包括修復、應報、忽視、放縱,其中修復與放縱同屬高支持的面向,但修復並非無條件的支持,其核心價值著重於負責、賦權及問題解決,最重要的,當然是透過尊重與溝通,建立自發與真心的動機。
第二堂安排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的陳靜如科長說明「修復式司法於少年事件之運用」,希望公領系的學生們在未來邁入教學場域前,可加深對修復式司法實踐樣態的理解。陳科長闡述少年事件處理的程序與保護利益、同心圓理論等立法原則,帶出何謂「修復式司法」,透過了解其真意,而非僅盲目地達到和解、調解之目的。另外更為我們說明司法院推動的「強化少年保護事件處理程序修復式對話試辦方案」實施計畫及推動現況,為學生們開啟司法實務領域的新視野。
下午課程則聚焦於說明操作方式,即「修復式和解圈」,邀請到社團法人臺北市放心窩社會互助協會的曾子奇總幹事講授,不只談到和解圈的運用原則、操作程序與操作注意事項,更透過分享案例影片加深理解,也安排學生們二至三人的小組對話技巧演練。進行會議中的重點包括:(一)闡明會議的目的與建立溝通規則;(二)事件脈絡的說明中確立事實與議題;(三)談話階段則講求同理、理解及諒解;(四)最後更希望著眼於未來發展,期待事件不再惡化、關係達到修復與重建歸屬感。小組對話練習中,講師設計簡單的情境,讓同學們輪流扮演促進者與加/被害人,透過問句的架構,引導演練談話的策略,例如:發生什麼事(事實層面);有什麼想法與影響力(影響層面);可以怎麼做(未來層面)。講師最後重申溝通技術是一項技巧,重點在於心法為本,啟發源自內在的改變動機,再次回應上午課程中談到的賦權與主動性,將選擇的力量交給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