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7初階&進階工作坊〈新竹場〉活動成果!
橄欖枝中心於7月6日至7月7日,在新竹市東區龍山國民小學的勵學堂1F視聽教室舉辦「防制校園霸凌/修復式正義和解圈工作坊」,本次活動與新竹市政府及新竹龍山國小共同辦理。特別感謝龍山國小教師團隊的協助,黃佳文學務主任為我們安排舒適的場地,並於事前及活動中皆盡心幫忙辦理。第一天參與初階課程的學員,除了新竹本地的教育人員外,更有來自其他縣市的大專院校與高中職以下的教育夥伴,人數達約百位;第二天的進階課程則是提供新竹地區的老師們參加。
第一天的初階工作坊課程中,共安排了四門課程。上午首先由國立臺北大學的侯崇文特聘教授介紹「認識修復式實踐與理論」,課程前教授先詢問現場學員是否知道修復式正義,對此概念尚不清楚的老師們,侯教授從修復式正義的定義及特性開始談起,分析一般常見的誤解與界定清楚其定位,最後更發揮社會學家的精神,從反面角度提供批判與反思。更有學員表示侯教授的論點基礎相當精彩,能來此研習非常值得。接著是臺北大學犯研所的林育聖副教授主講「修復式實踐與正向管教」,以教育、管教等切合現場老師背景的內容,分享修復式實踐如何應用其中,在管教中的修復式角色,即是高支持與高控制,強調每個人皆是自願參與、尊重彼此並加以賦權,將所有人置於平等地位,並重視負責任進而達到問題解決。育聖教授活潑又生動的講解,向來深受學員們的歡迎。
下午課程首先希望讓學員們認識和解圈,並透過實例影片從中解析,是由具有豐富修復經驗的新北市鶯歌國中林民程老師分享,和解圈概念本身並不困難,不過其中的「眉角」也不少,林老師在說明的同時,直接用操作的實例影片進行分析,深入淺出的介紹方式,讓學員更快了解和解圈會議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境,以及身為主持人可以如何處理。最後課程為「從司法場域觀察少年修復對話之實踐」,邀請到本身對修復有相當多體悟,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的陳靜如科長說明,一開始從何謂修復式司法開始討論,接著帶到少年事件的處理。簡單而言,由加害人(行為人)與被害人(受行為人),其家屬或社區成員共同參與,説出犯罪或衝突帶來的傷害與影響、自己的感受與需要,討論滿足彼此需求的方法,藉此過程促進當事人間情感的變化並修復破壞的關係。科長特別強調,角色中可能並無唯一的加害人或被害人,不加以貼上標籤的態度,令人深感認同。
第二天的進階課程,首重實作與演練,在實際練習操作前,為了讓學員們更熟悉和解圈的內容,林民程用上午的時間,仔細說明和解圈的程序與注意事項,並透過練習案例,讓老師們相互練習簡單的提問,並邀請老師們擔任不同角色,示範實際操作和解圈過程。在下午時,則由所有學員老師們親自成為和解圈的一份子,並由林民程老師、林育聖教授等講師擔任指導的角色,從旁觀察並給予建議與回饋,演練過程中,老師們皆相當投入,模擬案例中各個角色的心境與回應,擔任練習主持人的老師,儘管過程中會遇到卡住或無法進行下去的情形,在經過講師們的指引與建議,皆漸入佳境。可惜礙於時間的關係,無法讓所有學員們皆能練習到擔任主持人,但是透過這樣的模式,相較於看影片或聽講等紙上談兵,親身體驗與練習相信可更為印象深刻。
課程的最後安排了綜合座談,除了由演練講師給予回饋,第一天課程的侯崇文教授更專程前來陪伴學員們,用自身的經驗回覆學員們的提問。修復式實踐是一項處理衝突的方法,正如其他如諮商或管教等方式,並無十全十美,仍有其合適的應用情境、對象與時機,因此將其推展出去之目的,是為了提供新的視野、處遇甚或武器,讓實務現場的老師們可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