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 your keyword

News

【校園080 Morning Call】看得見、看不見,都是霸凌小眼淚:談「創傷知情」(EP07-08)

【校園080 Morning Call】看得見、看不見,都是霸凌小眼淚:談「創傷知情」(EP07-08)

橄欖枝中心於112年製播Podcast語音節目「校園080 Morning Call」,每隔週五更新一集,帶領大家一同瞭解校園霸凌的大小事。

本次邀請兒童福利聯盟邱靖惠督導,主題為「看得見、看不見,都是霸凌小眼淚:談「創傷知情」」。分成兩個集數播出,皆已上架。

「創傷知情」概念的由來

兒盟開始關心霸凌議題是在1995年,因為我們有兒童專線,孩子會打進來聊他們的心事,一開始是只有12歲以下,但很多國小畢業的孩子也想繼續跟我們聊,所以後來有發展另一支少年專線,少年喜歡上網聊心事,所以少年的部分我們有擴展網路上的服務。我們以前就發現人際關係困擾是孩子們排名前幾名的煩惱,對孩子來說,本來很要好的朋友突然不理她、在班上一直被排擠、分組很尷尬沒有人要跟他一組,我們那時候關心到這個現象就有去做一些國內外的研究,才發現國外這個議題已經討論很久了,就是bully,我們就把它翻成「霸凌」。剛剛老師有說大家有一些誤用、濫用的問題,我們這幾年一直希望把霸凌去汙名化,一開始只是很單純地描述孩子間人際之間的互動衝突,衍生到後面可能因為大家覺得這個字很好用,所以很常跟校園暴力或很嚴重的衝突事件掛勾,這也是我們這幾年來一直努力想告訴大家的,霸凌它本身不是一件很負向的事情,人際之間就事會發生衝突,所以不管是被霸凌者還是霸凌者都是我們必須協助的對象。兒盟這幾年引進創傷知情的概念,其實就是要讓社會大眾知道,不管在霸凌事件中是什麼角色,他都有一些需要協助的。

創傷知情的概念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瑪克辛.哈里斯(Maxine Harris)和羅傑.法洛特(Roger Fallot)提出來的,他們本來是在一個治療嚴重飲食失調的身心診所,有一天這個醫師問了嚴重厭食症的女性,本來是要問「你發生第一次性行為是什麼時候?」但醫生當時口誤,問成「你發生第一次性行為是幾公斤?」那個女性就說「十公斤左右」,所以你其實可以想像她是一個童年被性侵的受害者。所以這個醫師當時就驚覺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便開始蒐集他們診所裡頭的病例,就發現有很多飲食失調的病人都有非常嚴重和程度不等的童年受虐經驗,他們就開始想要去瞭解創傷對一個人的身心影響有多嚴重,所以就開始針對他們收到的案例進行大規模的研究,隨著創傷研究越來越多和腦科學的進步,發現創傷的形成會對一個人他去因應一些身邊的壓力,還有他內部跟外部資源能不能夠足夠去協助他去因應這些創傷有很大的關係。

「創傷知情」與「同理心」的差異

其實同理心跟創傷知情的共同處都是對一個人或者群體去表達他的關心跟關懷,只是以往我們從同理心來講的話,是我們從心理上要去關懷同理這個人,比較是心靈上的一個共情的角度出發。創傷知情比較特別的是,它是去改變我們的認知,可能老師就會教學生說,這個學生有一些情緒障礙或是過動,所以我們要同理他,我們要感同身受、瞭解他的困難是什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說為什麼我要容忍他。創傷知情的切入點是去告訴孩子們說為什麼這個人會這樣,而不是要濫用大家的同情、你就是要同理他,而是我們去告訴他這個孩子他可能有一些創傷,然後這些創傷造成了他比較沒有辦法去因應你們對他施予的壓力,他就會很容易就爆炸。所以創傷知情強調是知道這個人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知道他到底怎麼了,你才能夠再進一步去同理,所以他有這樣子的限制,我們要怎麼樣去幫助他,我覺得差別是在這裡。

運用「創傷知情」的案例分享

譬如說靖惠同學因為他以前有一些創傷的經驗,所以我就是一個比較容易爆炸的人,譬如說像我自己本身就有一些控制狂,我很不喜歡家裡很亂,或者是我的位置很亂,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就會很容易生氣,老師就會帶領同學去看,是不是他周遭的一些環境,我們不要去弄亂他的東西,或者是當我要生氣的時候,我呼吸會比較急促這樣,如果我們已經觀察到邱靖惠同學她已經有一些呼吸比較急促的狀況可以怎麼辦?我之前聽過有一個班級,學生他自己做了一個小旗子,然後上面是寫深呼吸,觀察到同學如果要生氣,他們就會在旁邊揮舞。這個是一個溝通的過程,老師在帶領學生在處理這件事的時候,真的要非常小心,大家要一起討論一個對邱靖惠同學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然後邱靖惠同學也要能接受,這個很重要。然後在帶領討論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很多學生就是說誰叫邱靖惠這麼愛生氣、她就是這麼討人厭之類的,所以我覺得在帶領討論這個過程當中,必要的時候可能先讓邱靖惠暫時去外面,我覺得學生一定會有情緒,如果遇到這種很容易情緒失控的、很難相處,然後會打人的同學,每個學生都一定會有情緒,那我覺得老師要先處理好他們的情緒,才有辦法進入到後面問題解決的部分。

我覺得術業有專攻,導師可以常常跟孩子提醒,同學可以保護自己,或者是可以跟老師討論一個比較適合同學可以做的事情。 真的,孩子已經有一些狀況出來了,我相信現場的老師跟學生是沒有辦法處理的,這個時候真的就需要有一個人協助把孩子帶到輔導老師那邊做進一步專業的輔導。

我覺得我們大家都可以回想自己,比如說跟另一半或者是跟親密的人在溝通跟互動情境的當下。如果老公就說你是應該要怎樣啊,你會不會覺得脾氣就要起來?有的時候我們在講述一些事情的時候,是因為我們有一些情緒需要宣洩,但是情緒這件事情沒有先處理好的話,其實你很難進入到後面的問題解決。特別是像我們是一個比較習慣隱藏情緒的文化,可能你出去就會看到很多家長會對小孩說,不要哭、男孩子哭什麼之類的。難過想哭是很正常的情緒,但是我覺得難過、生氣這些被我們歸類是負面情緒的東西,我們就會很習慣去壓抑它。其實我覺得長久下來大家都學會去壓抑這些負向情緒,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紓解負面情緒的建議

紓解情緒有很多種方式,可能要看每個人的習慣。譬如我的小孩就是喜歡靠運動,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這樣子,挑你喜歡做的事情去做。如果我的孩子跟我說他現在真的功課寫不下去,很累、想休息,我覺得要跟他溝通,說這件事就是你的功課,你的功課就是你的責任,我可以接受我們今天是在幾點以前把它完成,有空間讓孩子可以先做一點別的事情,但前提是你要習慣跟你的孩子去溝通討論一個合理的範圍。

可能的創傷來源

創傷這件事本來就是很主觀認定,但美國他其實有很多大規模的研究,有一些比較大家比較有共識的創傷大概有10到15個左右。創傷的量表有各種版本,大概是10到15題左右,如果你有累積到4個以上的創傷的話,在你身心的部分會比較容易出問題,如果是身體的部分的話,可能是比較高的幾率會有心臟病、高血壓跟糖尿病,然後心理的話包含憂鬱跟焦慮。這些比較有共識的創傷,跟家庭有關的部分就是兒童虐待,然後性侵,還有一些不當的照顧,像有一題就是「在他18歲之前,他有沒有感受到這個家裡家庭裡是沒有人愛他,關心他」這樣的題目,爸媽的離婚也是一個創傷經驗,然後或者是家裡有人入獄服刑、自殺自傷,還有一些精神疾病的問題,還有貧窮的狀況的話。人際部分的話包括一些霸淩跟孤立還有排擠,也有可能是一個創傷,現在還有一個比較算是新興世代孩子會遇到的狀況,就是網路上的暴力,所以一些網路上的霸淩或者是他在網路上被人肉搜索或者是被私人制裁這種成為大家共同攻擊的目標,這也算是一類。在學校一部分的話,如果是學習長期受挫的孩子,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創傷。所以創傷事件的話,如果我們分成家庭跟人際還有學校的話,就是這些創傷事件。

創傷與霸凌之間的關係

創傷跟霸淩事件兩邊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創傷知情就是,我們要知道這個孩子他可能因為過去的一些創傷的經驗,所以他對壓力因應的範圍是比較小的,這個壓力因應範圍我們叫做「身心容納之窗」,因為它以往受到了這些長期的創傷經驗,然後每一次的創傷經驗都會給他帶來一些毒性壓力,然後這些毒性壓力就會去影響他未來面對其他壓力事件時,他要怎麼去調節他自己。我剛才講到霸凌跟創傷它其實是一個互動的歷程,霸凌本身就是一個創傷事件,所以他就會去影響他的身心容納之窗,他的身心容納之窗可能就會變得比較小,比較容易爆炸。

爆炸會發生什麼事情?他會開啟戰鬥模式或者是逃走模式,或者是僵硬模式。戰鬥模式比較容易顯而易見,比如孩子不小心被撞到,他可能被撞到之後,因為有一些創傷經驗,身心容納之窗比較小,他就爆炸,然後爆炸的方式是戰鬥模式,他就拿起了一張椅子,然後砸向不小心撞到他的孩子,這就是我覺得這就是老師很常看到的戰鬥模式。戰鬥模式就會讓孩子很容易會成為霸淩者,被大家認定傳統的霸凌者,他的人際相處模式也很容易讓他被別人排擠,所以他可能同時也有被霸凌的身份。如果是逃跑跟僵硬的模式,因為他沒有造成太大的危害,其實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群孩子,也很容易會成為被霸凌者。

運用「創傷知情」,看見孩子的需求

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有被關心的需求,應該用一個孩子可以感覺到安全的方式去跟他溝通,瞭解他的需求跟問題在哪裡,這個過程是很重要的,因為對孩子來說,就算結果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但是他如果覺得是有人在關心他們的,我覺得這件事可以讓他有很大的一個安全感。 我覺得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的行為,如果我們只看表面行為,就會直接跟他說你要找人家來幫忙、你不可以打同學,這樣子的過程可能會反而讓他們造成二度跟三度的創傷。 所以我們應該要從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的角度去切入,然後才能去辨識他這一些行為,他背後的需求跟他的情緒到底是什麼,才可以去真正去幫助每一個孩子。

有效改善霸凌,班級經營是關鍵

我覺得我們之前做的研究很有趣,我們把霸凌分成個人因素,家庭因素跟班級的部分,這樣我們就會發現如果在班級的部分老師能夠好好處理的話,其實可以解決很多個人因素跟家庭因素帶來的影響。像每個學校都會有一些老師很會處理特殊狀況的學生,這個孩子在這個班都沒有問題,可能換了一個班問題就出現了,再換到很會特殊學生的老師的班級,這個問題又解決了。孩子的家庭沒有變,換的只有相處的同學跟老師而已,那為什麼有些學生他其實可以在這個班上相處的很好?所以老師怎麼去帶領這個班級,然後怎麼去看待特殊情況的學生,我覺得是很重要的關鍵。所以雖然我們知道可能一個班有30個學生,每個人都帶著一些創傷進來教室,但是如果一個老師他真的班級經營得很好,然後他去訓練孩子的身心容納之窗可以再開闊一點,其實可以改善這個班上的霸凌狀況。

有些所謂的創傷知情照護學校,比如從一開始學生進到這個班級,老師就會在牆壁上貼一些符號,譬如擁抱、擊掌之類的,然後每個學生在進教室之後可以選一個圖樣,譬如說他選擁抱,老師就會抱他。所以創傷知情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給孩子安全感,讓他可以做選擇,讓孩子自己選擇想要的打招呼方式,或者是在教室氣氛的營造,每個人發生好的或壞的事情,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可以告訴老師,然後老師都會幫忙、處理,給他一個很安全的環境,我覺得這都是老師都可以去努力的。

受凌者的特徵與外顯行為

我大概會分成青春期以前跟青春期以後的孩子,因為他們的人格特質跟行為其實有蠻大的差異。通常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進入青春期之前,正常來說他其實應該是很愛跟家長、老師聊天互動的。像我自己三不五時就會一直去問我的小孩,你今天在學校我發生什麼事情,或者你現在的好朋友是誰,去關心他們在學校人際互動的狀況,如果你發現是你的孩子本來很習慣要跟你聊這些事情,他突然有一天他是有幾天說沒什麼事,很不想聊,然後他又還沒有進入青春期,那你可能就要有警訊,你可以去評估他有沒有東西常常不見或者被弄壞,比如說聯絡簿、鉛筆盒或便當盒。偶爾不見可能是他真的不小心弄丟,因為我知道兒童期很喜歡惡作劇,把東西藏起來,所以你如果有發現是有這樣子的一個狀況,家長也是要特別留意,我會建議可能要跟老師去做一個溝通,瞭解一下孩子在班上跟同學相處的狀況,我覺得最基本的是問孩子說你分組的時候有沒有人要跟你一組,這是霸凌最明顯的一個指標參考。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特徵是很不喜歡跟家長講話,除非已經有嚴重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不然是不輕易開口,然後他也會不想跟你講,他可能在網路上對霸凌或者是在同學之間被排擠,因為他會覺得很丟臉,應該要自己處理,以及他深信他自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覺得這是青春期孩子的特徵。他們都不講的情況下,家長要去發現的確會比較困難,所以我覺得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如果你今天的孩子你發現他一直在看他的手機,或是他完全都不看他的手機,那可能在人際的互動上有一些狀況,譬如說因為很頻繁被攻擊,有些孩子很介意,就會一直去看那些留言,一直去看LINE的群組。 有一些可能是快要崩潰了,所以乾脆不看手機。我覺得這是師長可以判斷的一個參考。

如何引導鼓勵孩子勇敢說出來

我覺得家長好像可以分兩派,是一個是擅長聊天派跟不擅長聊天派。如果你本身跟孩子在維持基本的溝通互動上是 ok的話,建議養成平日就會跟孩子聊生活上發生什麼事情的習慣,可以是固定的時間,比如接送上下學的過程。如果是老師的話,可能早自習或班會的時間,要固定習慣。平常養成習慣,會跟孩子固定聊這些事情的話,他比較容易說得出口。

然後另外第二種是比較不擅長跟孩子聊天的家長,我會建議說至少他平常在跟你主動跟你講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要習慣不要去批判小孩。孩子如果習慣只要我跟你講任何我遇到的狀況,你第一件事就是罵我,其實是很容易關上你跟孩子溝通互動的那一扇窗戶。所以我覺得如果真的不擅長溝通的家長,至少回應他「原來發生這樣子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很想要介入的話,請大家爸爸媽媽要問孩子說他願不願意讓你介入,你有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忙嗎?我覺得這是很基本的尊重。當然也有家長說,可是我的孩子狀況已經很緊急了,已經被恐嚇勒索了,我覺得你就可以跟孩子打一些預防針。跟他講說因為事情已經演變到這裡了,我知道你會擔心什麼,但是我必須要處理,處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都告訴他,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

師長處理校園衝突時把握的原則

我覺得老師是帶風尚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角色,老師他自己有沒有看到學生的優點在哪裡,然後他有沒有辦法讓其他人也看到孩子的優點,如果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孩子很容易爆炸,一直這樣看待孩子的話,也不會想說他是不是有要改變。我們看他的觀點沒有變的話,其實我覺得問題是不會被解決的。

兒福聯盟在校園霸凌防制工作上扮演的角色

我們主要是倡議,做一些初級預防、概念的宣導工作是我們現在主要在推動的工作,所以我們每一年都會辦一些教師還有學生的研習。如果你是家長或者是老師都歡迎跟我們直接申請。如果實際遇到霸凌問題,因為兒盟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我們不是政府單位,我們通常會建議家長跟學生如果你期待霸凌要啟動整個處理流程,會比較建議回到官方管道,向學校申請霸凌調查或者打教育部的1953專線。 我知道有很多家長他可能是對整個處理的流程不是很清楚,然後不確定到底他的小孩遇到的狀況是不是霸凌,或者是孩子只是想要尋求情緒宣洩的管道。我們有一個官方line的帳號(@antibullying),加入這個帳號之後,你就可以跟我們的社工進行一些線上諮詢。

馬上收聽【校園080 Morning Call】完整內容